科研进展
  • 研究团队揭示农膜残留土壤中塑料圈原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装机制
    近期,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孙蔚旻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农膜残留土壤中塑料圈原生生物分类和功能群落的结构和组装机制。   农膜残留会降低土壤孔隙率和空气流通,导致土壤肥力差,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最新研究表明,...
    2022-02-21
  • 研究团队在污染物智能化检测领域取得了系列进展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陈俊华研究员团队近期在环境、食品污染物智能化检测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指数期刊《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及《化学通讯》(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   构建新...
    2021-12-30
  • 研究团队揭示锑、砷污染土壤剖面的固氮群落生态适应机制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孙蔚旻研究员团队揭示了固氮菌群对锑、砷污染土壤剖面的生态适应性机制。   在我国,长期的采矿活动造成西南多地区出现锑、砷的严重污染。不同的土壤深度,可影响砷、锑的浓度、形态、吸附、迁移...
    2021-10-22
  • 研究团队鉴定了水稻土中的锑还原微生物并揭示其潜在的代谢特性
    近期,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李芳柏与孙蔚旻研究员团队对锑污染稻田土壤开展了研究,鉴定了稻田土中主要的锑还原菌及其潜在代谢特性。   锑(Sb)是砷的同族元素,也是一种有毒类金属。长期暴露在锑污染环境下,人体健康会遭...
    2021-10-14
  • 研究揭示固氮微生物对砷锑共污染土壤的适应机制
    近期,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孙蔚旻团队对固氮微生物在砷锑共污染土壤开展了研究,揭示了其多样性特征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相关研究于近日发表在国际环境科学期刊《微生物生态学》上。   氮素是一种对生物和土壤...
    2021-08-31
  • 研究团队揭示原生动物对酸性矿山废水侵蚀土壤的生态响应机制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孙蔚旻团队揭示了原生动物在酸性矿山废水侵蚀土壤中的多样性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环境科学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危险性材料杂志》。   土壤中...
    20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