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人才
  • 李芳柏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南粤百杰。入选英国土壤学会会士、中国土壤学会会士。担任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主任。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副理长、广东省土壤学会理事长。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 计划”课题等。带领“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长期聚焦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及粮食安全的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性难题,创建了降低土壤重金属活性的铁循环调控原理–多介质界面的三重阻控技术–大面积治理的工程化应用体系。主持编制国家、行业、广东省技术标准共 15 项。授权发明专利65件,其中美、日等国际授权专利共26件;发表SCI论文330余篇。ISI系统H指数63。SCI他引1.5万次。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土壤学会杰出成就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共 4 项。
  • 刘同旭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土壤分子过程研究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土壤中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驱动的环境过程、土壤修复治理原理与技术。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Vice-Chancellor's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ship资助,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核心成员。主持国家基金委中英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课题、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发表环境、土壤学领域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4项。曾获第十五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广东省专利金奖2项。担任《Carbon Research》编委、《生态环境学报》副主编。
  • 陶亮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微观土壤界面化学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土壤微观矿物界面化学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2016)、广东省“百千万青年拔尖人才”(2016)、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013)获得者。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973课题(核心骨干成员)、广东省本土创新科研团队(核心骨干成员)等各类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共15项。共发表SCI论文36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6篇)。申请发明专利13件;授权发明专利4件。曾获广东省科学院首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18)、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环境工程奖”(2017)、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5)及两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14)。
  • 刘承帅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入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广东省土壤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性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演化、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主持NSFC-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项目、广东省应用型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研究论文90多篇,其中SCI收录76篇,申请专利32件,其中已授权14件。曾获2016年广东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广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2012年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2012年中国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
  • 陈俊华
    博士、研究员
    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研究领域为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针对环境污染日益严峻,食品安全问题突出,长期致力于环境食品中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分析,以保障环境质量和食品安全,防止污染源从环境流向餐桌。具体涉及重金属离子、环境雌激素、致病菌、抗生素、农兽药残留、真菌毒素等的快速检测分析、试剂盒研制以及便携式仪器研发。已建立系列分析检测平台,包括荧光检测、电化学分析、试纸条传感器、比色法检测等。主持的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广东省特支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珠江科技新星等8项,发表SCI论文30多篇,授权专利12项。
  • 方利平
    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入选广东省“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楚天学者等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多介质界面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解析,基于新型环境功能材料的污染过程阻控/消减的新原理研究及技术研发等。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质量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会污染生态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香港科技局创新科技项目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8余项。近年来在Environ. Sci. Technol., Water Res., JMCA等环境与化学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作为核心成员,编制国家、行业、广东省地方标准等13项,均已完成报批或发布;授权中国与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获2019和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成果创新一等奖、环境科学与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共6项。
  • 贺斌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 珠江人才、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广东省科学院“百人计划”高层次人才。研究方向为流域水循环与污染控制,重点关注人类活动影响下关键元素污染控制的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耦合机制,主要开展面源污染监测、模拟与控制研究。获武汉大学本硕博、日本爱媛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东京大学博士后、助理教授、京都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等教授博导。获中国优秀自费留学生奖、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员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国际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综合治理学术会突出贡献奖等。担任Geoenvironmental Disasters等7个刊物的常务副主编和编委,Water Research等40多种SCI期刊审稿人、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荷兰科研基金、国家千人计划、国家科技奖励、教育部学位中心等评审专家、JICAJST日本-越南-克罗地亚项目水环境专家、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常务理事、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遥感分会副主席等。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包括Water Research等 SCI论文60余篇)、英文专著3本、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20多项,主持国际国内科研项目20余项。
  • 王琦
    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20年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研究方向为基于人工智能的人地耦合系统建模,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研究区域,围绕土壤酸化、重金属演变与自然、人类活动因子的交互作用这个核心科学问题,系统阐释了人地耦合作用下土壤酸化和重金属演变格局和过程,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人地耦合系统建模方法。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综合治理和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方案。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同时担任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SSSA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参与撰写德语专著1部;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8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共5项。                                                        
  • 于焕云
    博士、研究员
    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土壤铁氮元素循环驱动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关键过程与污染控制。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等科研项目8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收录论文28篇,第一及通讯作者SCI论文16篇);申请发明专利12件(已授权2件);参与编写论著《土壤生物学前沿》一部。曾获广东省科学院首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18)、广东省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17)、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环境工程奖”(2017)、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5)。
  • 刘芳华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特聘教授,电能微生物学团队负责人,入选中国科学院高层次引进计划(A类优秀)、广东省科学院“百人计划”B类人才和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 获“山东省杰青项目”(优秀)支持,现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广东省土壤学会理事。主要研究含铁矿物和光电材料与微生物相互作用,解析湿地/稻田甲烷和氢气产生以及固碳、固氮的微生物学机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关于微生物种间“电能互营”的原创性工作,已被录入美国诺顿2017年出版的国际教材Microbiology。参编著作3部,研究成果获得2019年度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 授权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项。
  • 崔江虎
    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壤重金属修复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近5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广东省科学院百名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广州市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10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收录论文28篇,第一及通讯作者SCI论文1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其中2件发明专利获得美国授权,1件发明专利获得日本授权。曾获2018年中国发明专利银奖、2017年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15年广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 余震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环评工程师。环境微生物工程团队负责人,兼任广东省污泥产业协会秘书长(兼总工)、广东省环境科学与技术公共实验室副主任等职务。主要从事市政污泥、畜禽粪污、厨余垃圾等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环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土壤污染修复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青年、NSFC-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杰青、面上、博士启动)、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学院杰出青年项目等课题20余项。发现与命名微生物细菌新属3个(收录入编伯杰氏古菌和细菌分类学手册)、新种12个。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中国科学:技术科学》等高影响力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SCI他引1700余次。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件。曾获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大北农科技创新奖(排名第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青年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