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效应
  • 刘同旭-土壤分子过程研究团队负责人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土壤分子过程研究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土壤中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驱动的环境过程、土壤修复治理原理与技术。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Vice-Chancellor's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ship资助,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核心成员。主持国家基金委中英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课题、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发表环境、土壤学领域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4项。曾获第十五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广东省专利金奖2项。担任Carbon Research 编委、《生态环境学报》副主编。
  • 孙蔚旻-土壤生态修复团队负责人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生态修复团队负责人,国家特聘青年专家、广东省卓越青年团队带头人、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长期从事微生物驱动的金属-生源要素耦联循环机制研究,发表相关的SCI论文150多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80余篇,主要发表在ISME 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Water Research,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国际高水平环境科学和环境微生物学期刊上,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国家/广东省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广东省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民生科技专题项目,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核心成员)等科研项目;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东省土壤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兼任广东省土壤学会土壤资源环境与碳中和专委会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委会委员、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土壤修复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微生物学会理事、Front. Bioeng. Biotech.和《生态环境学报》副主编,ACS Environ. AU、iMeta编委,J. Environ. Sci.青年编委等。
  • 刘芳华 - 合成电能微生物降碳团队负责人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电能微生物学团队负责人,特聘教授,入选中国科学院高层次引进计划(A类优秀)、广东省科学院“百人计划”B类人才和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 获“山东省杰青项目”(优秀)支持,现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广东省土壤学会理事。主要研究含铁矿物和光电材料与微生物相互作用,解析湿地/稻田甲烷和氢气产生以及固碳、固氮的微生物学机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关于微生物种间“电能互营”的原创性工作,已被录入美国诺顿2017年出版的国际教材Microbiology。参编著作3部,研究成果获得2019年度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 授权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项。
  • 陈能场-生物修复研究团队负责人
    博士、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是:重金属的根-土界面行为,植物叶片的氮素损失,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土壤污染-粮食安全-人体关系链条解析。担任中国科协土壤环境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农业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土壤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环保咨询专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目,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参与编写论著4部,发表科研论文6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13项,研究工作得到SCIENCE 的工作报道。
  • 张会化 - 土壤养分循环与利用研究团队负责人
    研究员
    养分循环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格局演变、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土壤有机碳库累积和迁移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科学院青年科学基金1项,作为核心成员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1项,参与完成珠三角土壤环境标准制定项目2项。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联系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参与编写专著两部,译著一部,起草广东省地方标准一项。2009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四,2013年获评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