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团队揭示丛枝菌根真菌联合柠檬酸螯合剂促进紫花苜蓿修复钒矿原位污染土壤的作用机制近日,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孙蔚旻研究员团队在植物修复钒(V)矿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自然界中一类能够与陆地80%以上植物根系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体,能够改善植物养分吸收和生...2021-07-26
-
团队在稻田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模型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近期,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刘同旭研究员团队,通过表面络合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方法定量解析了厌氧-好氧条件下土壤关键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驱动的重金属镉、锑形态转化机制。相关研究分别发表在地球化学期刊《Chemical Geology...2021-07-26
-
研究团队揭示全氟化合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近期,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孙蔚旻团队揭示了全氟化合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式。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环境微生物期刊《Microbial Ecology》上。 全氟化合物(PFAS)是一类含碳-氟键的高度稳定的极性有机化合物,...2021-07-16
-
研究揭示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红壤粘土矿物演替与磷素固定的影响机制近期,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陶亮研究员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蒋瑀霁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刘冬特任研究员,依托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开展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在有机肥长期施用等人类活动对土...2021-07-14
-
生而为菌,自强不息:团队揭示嗜酸杆菌在重金属污染酸性土壤中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孙蔚旻研究员团队前期在野外调查发现,嗜酸杆菌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西南红壤中存在独特优势。为探究这种杆菌在极端土壤环境中的生态适用性机制,团队采用宏基因组学分箱手段进行研究,并取得了相关科研成果...2021-06-09
-
香附根系共生微生物群落在矿区污染土壤中的结构及变化获揭示近日,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孙蔚旻研究员团队在植物根系相关微生物在重(类)金属污染极端环境中的生存策略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香附根系共生微生物群落在铅锌矿区周围污染土壤中的结构及变化获揭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202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