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报》长篇报道我所陈能场等三位博士修复污染土壤的事迹

发表日期:2007-05-09

2007年4月24日的《广东科技报》以一整版的篇幅报道了我所陈能场等三位博士在韶关癌症村修复污染土壤的事迹,引起来社会各界的关注。 韶关上坝村是个远近出名的癌症村,只因为那些附近矿区流出的金属矿水,这个在30年前还算得上鱼米之乡的村子,如今变成了贫困村。全国第二次农田普查结果显示,上坝村被污染的农田土壤含铅超过国家标准的44倍,含镉超标12倍。以前一般粮田亩产至少都有500多斤,现在污染严重的有些才200多斤,减少了一半,一些农田甚至已被荒废。 2004年从日本回国的陈能场博士就开始了对上坝村的考察,毅然决定在那里进行土壤修复的工作。随后周建民博士与在读博士徐胜光也加入到他的研究团队,正式开始了在上坝村的土壤修复试验。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努力将稻米的重金属降低,同时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试验田出来的结果很不错,不但产量提高了许多,重金属的含量也大大减少了。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他们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当地村民的信任与理解,也得到了广东省科学院和省科技厅的重视,不仅获得了省院野外台站基金及省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2006年5月,在上坝村还正式建立了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野外试验台站。 土壤重金属修复是一项很漫长的工作,三位博士在艰苦的条件下就这样苦并快乐着,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知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他们一定会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一定会为上坝村还有更多村落的老百姓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