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桥头公园地块(东侧)区域一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

发表日期:2025-03-03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广州市海珠区桥头公园地块(东侧)区域一土壤污染风险评估

土地使用权人:广州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单位: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土壤污染风险评估范围面积:33377.92m2

中心坐标:113.323584°E,23.055671°N

地块四至:地块东面和北面为大沙新村,南面为珠江,西面为桥头公园(西侧)

地块未来规划:商业设施用地B1、公园绿地G1、防护绿地G2和城市道路用地。

调查缘由:从事过造船行业企业用地,其用途变更或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的。

二、第一阶段调查-污染识别

第一阶段调查工作开展时间为2024年9月27日~9月30日。根据调查情况,(1)1953年前,根据历史航拍图为冲积小岛上的农田。(2)1953年-1965年有小型船社经营渔船维护修理业务,曾有一处广州郊区船厂在经营生产。(3)1965年~1981年,小型船社逐步开始合并成国有船厂的时期,1981年正式注册成立广州市珠江船舶修造厂。(4)1981年~1985年,为珠船建设时期,1985年正式建成投产。(5)1985年-2005年,广州市珠江船舶修造厂正式生产运营时期。(6)2005年,船厂关停搬迁。2006年9月-2006年12月地块西侧外在建设新光大桥工程,该时期占用地块内西部作为临时的桥梁预制件工厂,大桥建成后撤离;2007年10月为建设桥头公园施工阶段。(7)2010年建成桥头公园后,地块内构筑物和平面布置至今未发生明显变化。

根据资料收集情况、人员访谈及历史影像分析判断,项目地块周边相邻范围内不存在历史重点工业企业。

根据污染识别结果,地块主要污染源和重点关注区域有造船厂的生产区域;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地块的有毒有害物质特征污染物主要苯系物、总石油烃、铅、DDT和六六六、多氯联苯(PCBs)、锡、氰化物、镍、六价铬、锌、多环芳烃、钼、锰、酚类、硝基苯、丙酮等。结合历史用地较久和复杂的情况,全地块区域均有土壤污染风险,因此将整个地块范围判明为重点关注区域。

三、第二阶段调查结论

第二阶段调查采样的现场工作于2024年10月开始,本次地块内初步采样共钻探39个土壤孔,钻孔深度为9-13m,采集土壤样品248组(不含对照点和现场平行样),采集一处景观水塘底泥沉积物1套。

地块内布设的39个土壤监测点位中,共有7个监测指标超过GB 36600-2018建设用地标准相应的筛选值,超筛指标包括:铅、砷、苯并(a)芘、苯并(b)荧蒽、二苯并(a,h)蒽、硝基苯以及石油烃(C10-C40)。其余指标的检测结果均低于相应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因此,需要对调查地块上述7种指标超筛的点位进行详细采样分析。

基于初步采样调查分析结果,进行了两期进场详细采样工作,共钻探80个土壤孔,采集土壤样品366个(不含现场平行)。根据详细采样结果显示,超筛的7种污染物在各层次点位均完成污染调查的包边兜底工作。

根据超筛点位污染深度,共分八个污染层次,根据各层次超筛范围划定地块污染范围叠加后总污染范围投影面积为28925m2

四、风险评估结论

本次风险评估是基于地块调查所采集的样品污染物的检测结果,对调查范围内的污染现状在第一类用地情景下,对相应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分别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地块范围内土壤中铅、砷、苯并[b]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硝基苯、石油烃(C10-C40)共7种关注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均高于风险可接受水平,对使用人群存在健康隐患,需对污染土壤进行风险管控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