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学院土壤环境所“红壤讲坛”—合成生物学专题开讲
11月24日,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成功举办了2023年第12期“红壤讲坛”——合成生物学专题活动。刘芳华研究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志华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周顺桂教授、福建农林大学李香真教授和江苏大学雍阳春教授四位专家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展开研讨。
四位专家分别从合成生物学生产天然产物、光电合成新途径、微生物群落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工程等角度进行报告,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周志华研究员分享了“植物天然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与应用”;周顺桂教授以“半导体-微生物杂化体人工光反应系统”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李香真教授介绍了“沼气发酵系统中的激发效应及微生物学机制”;雍阳春教授则从“微生物跨膜电子传递工程”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报告会由刘芳华研究员主持,报告会共有50余名科研人员参与交流,现场气氛热烈、互动积极。
“红壤讲坛”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增加了研究所学术氛围,启发了科研人员的科研思想,推动了各领域专家之间的合作创新。
嘉宾简介:
周志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国家高层次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专项”的首席科学家。领导构建了中科院合成生物学元件与数据库。首创丝状真菌的基因组编辑系统,设计改造多种丝状真菌底盘细胞,揭示了丝状真菌里氏木霉的蛋白合成与分泌调控机制。发表80多篇论文,专利授权30多项,成果发表在Cell Research、Cell Discovery、Molecular Plant、Science Bulletin、Metabolic Engineering等重要国际期刊。
周顺桂教授,福建农林大学特聘教授(二级),国家杰青、国家高层次人才。专注于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土壤生物电化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包括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ISME Journal等。H指数为64,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曾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大北农科技奖等多项荣誉,获得5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李香真教授,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2004年德国康斯坦斯大学生物系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主持20余项科研项目,研究方向涵盖废弃物生物处理技术、土壤微生物地理、环境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群落结构、废弃物处理微生物学机制等领域有深刻研究。发表200多篇论文,被引9000+,h-index=55。担任Annals of Microbiology副主编,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Soil Ecology Letters等期刊编委。
雍阳春教授,江苏大学生物质能源研究院院长,环境生物电催化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杰青,教育部霍英东基金获得者。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双创团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六大人才高峰”。兼任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副主编,Bioproces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编委,Process Biochemistry客座编辑。在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100余篇研究论文,SCI收录70余篇,累计SCI引用近2000次,H-index为25。发表专著章节6章,申请发明专利20项(授权10项)。
周志华研究员作报告
周顺桂教授作报告
李香真教授作报告
雍阳春教授作报告
刘芳华研究员主持红壤讲坛
(电微生物学团队 张月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