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高效生物产氢体系的设计组装”2023年度研讨会顺利召开
11月23日至24日,由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电微生物学团队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高效生物产氢体系的设计组装”2023年度研讨会在研究所召开。
研究所所长李芳柏、广东省科学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林义民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会议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林敏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张立新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志华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周顺桂教授和李香真教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王建军研究员和江苏大学雍阳春教授作为项目指导专家。会议由研究所电微生物学团队刘芳华研究员主持。
会上,南开大学张立云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介绍了项目前三年度总体研究进度、研究成果及未来工作计划等。项目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四个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及指标完成情况。项目指导专家认真听取项目汇报,经过充分的质询及讨论,认为项目目标明确,研究进展良好,研究成果丰硕,并就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强化的方面给予了具体意见及建议。
会议还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包括总结凝练已有研究成果,梳理剖析项目难点并研讨出初步的解决方案,疏通项目合作中存在的堵点以促进各单位间合作研究的开展,对项目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及方向统一意见。
本次会议极大的促进了项目组对已有成果的凝练及对未来研究重点的统一,为“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项目的后续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会议现场
合影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高效生物产氢体系的设计组装”简介
氢气作为清洁能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助于微生物利用可再生有机质、太阳光、无机物等得到的氢气称为“绿氢”,但是制氢得率和速率低下是制约“绿氢”发展的瓶颈问题,致使生物制氢产业经济效益低,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项目各单位(南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和山东得和明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集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组发酵、材料学、酶学和微生物发酵产业等领域之所长,聚焦生物产氢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突破和研究。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本项目拟构建纳米材料介导的暗-光联合发酵产氢人工合成微生物组,以提高微生物制氢过程中氢气的得率和速率,为实现“绿氢”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电微生物学团队 谢章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