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学院土壤环境所组织开展多场科普进校园活动
万物土中生,三月的暖阳在微润的泥土上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依托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在三月开展了多场科普进校园活动,带领学生们感受土壤学知识浸润的同时,也挖掘和提升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一站:今天我们都是追“星”一族
3月21日,研究所陈能场研究员作为科普达人应邀到广州市一一三中学陶育实验学校,为该校四年级学生举办一场名为“神奇的土壤与我们的健康”的主题科普讲座。
你知道吗?原来孩子们易患上的过敏、哮喘和龋齿与土壤都息息相关。陈能场用丰富的案例和图片,从土壤营养、污染和生物多样性角度等为大家一一解答。生动有趣的案例激发了学生对探索科学的好奇心,纷纷积极与陈能场进行互动问答。讲座结束后,学生们意犹未尽,纷纷抢着与陈能场合影留念。
在旁的校长李荣荣笑说,“陈博士的讲解既富有科学性又贴近生活,这样的追星可以有!”
第二站:测一测你对土壤学知识知多少?
3月27日,博物馆应邀参加广州科普“五进”系列活动——走进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长岗初级中学,为该校近1000名师生进行科普现场教学活动。
活动现场中,同学们在科普讲解员的带领下近距离观察和了解了广东典型土壤标本及其制作过程,通过标本来认识土壤、了解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的作物种类等方面的知识。随后,讲解员与学生们进行了关于土壤科学、生态环境、岩石矿物等方面的趣味问答,在一问一答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对土壤科学的兴趣,提高土壤保护的意识。
第三站:教育“双减”中做好加法
3月29日,博物馆应邀前往广州市一一三中学陶育实验学校举办的科技节,为该校近1500名师生开展科普教学活动。
博物馆的科普讲解员把土壤里的生物搬到了活动场,向学生们展示土壤的好朋友——蚯蚓、蚂蚁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在近距离观察下,学生们看到了蚯蚓和蚂蚁像园丁一样翻新泥土、自由在土壤中穿梭,纷纷感叹生命与自然的神奇。讲解员还为学生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然界大大小小的生物与土壤生态系统循环的关系,鼓励大家要共同守护脚下的土壤。
科普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旨在做好教育“双减”中科学教育的加法,既能传递科学知识,也能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有助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
科普活动现场
(博物馆建设办 陈丽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