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传播 > 土壤链接 > 2021年世界土壤日

“世界土壤日”主题 | 走进研究所之助力双碳战略

发布时间:2021-12-03  |  【打印】 【关闭

       土壤是粮食安全、水安全和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安全的基础。为让人们意识到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和提倡可持续的土壤资源管理,201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将每年的12月5日设立为世界土壤日。在第八个世界土壤日来临之际,我们将从污染防治攻坚战、乡村振兴、双碳战略三个方面为您展示土壤环境所近年来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希望大家能对脚下这片土地多一份了解、多一份热爱、多一份责任。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是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与难点,耕地土壤质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两大关键要素之一。同时,我国提出了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而土壤是重要的碳汇。 因此,基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土壤质量提升、碳中和的三大国家目标,土壤环境所以土壤为核心,探索一套可协同实现上述目标的技术模式进行工程示范,对促进土壤环保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分子过程研究团队开发了广东省农业碳源碳汇可视化系统。基于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中的活动水平和转化因子的算法及本地化参数,估算广东省本地化的农田氧化亚氮的直接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以及主要动物粪便管理和稻田等类别的甲烷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编制2015和2020年广东省县域尺度农业碳排放清单,建设包含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农业固碳作用两大部分的碳汇数据中心,集成安全认证、全景影像、三维模型展示、空间定位、离线数据更新管理等功能,识别了2015年和2020年的广东省农业碳固定和排放的时空格局,解析了广东省各县(区、县级市)的农业碳源-碳汇-排放路径的作用机制,提出广东省农业生产碳中和途径,为我省农业低碳减排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氢气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能源物质,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及市场潜力,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助力手段。生物制氢技术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是实现“绿氢”生产的重要途径,但是却存在氢气转化率低、制氢速度慢、成本高等问题。

      针对制约生物质制氢产业化发展的低产氢得率和速率瓶颈问题,电能微生物学团队筛选并改造产氢细菌,获得优质高效产氢菌质资源,构建了纳米铁氧化物介导的暗-光联合发酵高效产氢耦合系统,利用纳米铁氧化物定向诱导富集高产氢菌株、调控发酵代谢途径、促进底物转化效率和提高产氢速率和得率。这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有望解决生物制氢技术瓶颈问题,实现绿色能源物质氢气的低耗生产。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是我国华南地区唯一的土壤学专业研究机构,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际水土科学前沿,围绕以土壤圈层为核心的地表物质循环过程和环境安全,系统开展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效应、土壤污染可持续修复及粮食与环境安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安全、固废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等研究工作。     

      土壤环境所后续将重点围绕土壤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深入探索,揭开土壤这一碳库的神秘面纱,助力双碳战略。

版权所有 ©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粤ICP备05068652号 公安局备案编号:4401060600006
电 话:(020)87024633 87024763 传 真:(020)87024123 Email:zxguo@soil.gd.cn
地址:广州市天源路808号 邮编:510650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